打造妇女群众热爱和信赖的“妇女之家”
——道里区妇联实事化项目惠民生
2014年春节前夕,道里区妇联主席周秀华接到了新发镇建国村“妇女之家”关于在冬日里孤寡老人需要棉衣和生活用煤的诉求。区妇联迅速动员爱心人士捐款捐物。随后,道里区妇联组织区女企业家协会成员抱着“爱心大礼包”来到建国村石素珍和全淑芳家中,亲手为老人穿上新棉衣、棉鞋,并为每户送来了一吨煤,让她们在寒冷的冬天切实感受到妇联组织的爱心和党的温暖。村民们都说,自打村里有了“妇女之家”,我们的生活和过去大不一样了,妇女的事情有人管了,遇到困难有人帮了,感觉妇联人和我们心贴得更近了。
近年来,全区158个社区(村)“妇女之家”立足服务妇女、服务家庭、服务社区,以实事化项目推进民生改善和妇女发展,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切实为广大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倾力打造妇女群众热爱和信赖的“妇女之家”。
关爱贫困家庭,多渠道解民忧。道里区妇联发挥自身优势,在扶贫帮困工作中不断拓宽救助渠道,实现了“一帮一”结对帮扶、突发事件重点帮扶、依托市妇联孤困儿童帮扶中心、区慈善基金会长期帮扶、建立“贾秀芳救助贫困妇女儿童资金”计划帮扶等多元救助形式。全区“妇女之家”建立了贫困妇女(单亲母亲)、孤困儿童电子库。妇女工作者走千家入万户,全面掌握辖区内贫困人群情况,及时将贫困妇女儿童需求上传到上级妇联,实施及时救助。先后为太平镇立功村在火灾中失去双腿的女童王思彤捐款3000元、为新农镇新农小学患先天性心脏病的赵星宇捐款2000元、为农村70岁以上孤寡老人送去棉衣、米、面及生活用煤、为敬老院的老人、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儿童送去生活用品和食品、为贫困儿童发放助学金、为单亲贫困母亲发放生活救助金、为下岗失业女性提供就业岗位和创业资金等,在许多贫困家庭中留下了妇联人的身影。2013年下半年以来,全区“妇女之家”共救助贫困母亲和孤困儿童616名,救助金额达87万多元。
关爱“特殊家庭”,“五送”暖人心。在道里区各个社区(村),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她们不分寒暑,义务为辖区内的空巢、失独、留守、残疾、贫困等特殊家庭提供各类贴心的志愿服务,她们用真诚的微笑、无私的爱心筑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温暖了一方土地。她们就是道里区特殊家庭的“贴心女儿”—道里区“紫丁香”贴心女儿服务队。道里区妇联在社区“妇女之家”建立“紫丁香家庭综合服务站”,组织社区居民、社区干部、退休教师、专业法律人士成立了158支“紫丁香”贴心女儿服务小分队,现有注册成员700余人,以开展“五送”服务为内容,为全区空巢、失独、留守、残疾、贫困家庭送“温暖”、送“服务”、送“爱心门铃”、送“法律援助”、送“欢乐”,至今已结成220个互助帮扶对子,涌现出一批优秀典型人物。曲秀清是安静街道安静社区的居民,独自生活十余年,因双侧股骨头坏死,导致生活很难自理。当安静社区“紫丁香”贴心女儿服务小分队志愿者强莲香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帮曲大娘打扫卫生、烧水、做饭,还经常陪老人聊天、散步。有一次,老人生病发高烧,她将热乎乎的姜汤和退烧药送到了曲大娘家中,整夜陪伴老人,老人感动得老泪纵横。多年的照料让二人的感情如母女一般。让人很难想到的是志愿者强莲香原本是一个非常健康又非常漂亮的人,一次意外的事故使她严重烧伤,面部和双手都严重变形,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难,但她却乐观的面对人生,还尽一切能力帮助别人。面对辖区内近2万名空巢、失独、留守、残疾、贫困等特殊家庭的需求,道里区妇联“紫丁香”贴心女儿服务队正在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队伍中来,践行志愿者精神,传递着正能量。
关爱创业妇女,小额贷款助成才。道里区妇联通过在基层“妇女之家”举办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培训班、发放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加大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的宣传力度,让这项优惠政策惠及更多的妇女姐妹。高庄馒头店主张秀丽自2001年开始做面食生意,至今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店。当张秀丽想要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时,遇到了资金紧张的问题,社区“妇女之家”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积极为她申请到8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解决了困扰高庄馒头店发展的难题。2013年下半年以来,全区共有285名创业妇女在“妇女之家”成功申请小额贷款,总额2667万元。今年,区妇联为道里区新发镇二场村食用菌基地、太平镇双利奶牛合作社两个女性创业项目共申领了100万元中国妇女基金会母亲创业循环金,带动50户贫困家庭快速致富。
关爱妇女权益,“筑网行动”促维权。区妇联树立大维权工作理念,构筑了集咨询、司法保护、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社会救助、基层服务为一体的妇女维权服务网络。协调区公、检、法、司、人社、民政等部门分别成立了“家庭暴力投诉站”、“女子公诉组”、“妇女维权法庭”、“法律援助中心”、“妇女维权工作站”、“家庭暴力庇护站”。社区(村)“妇女之家”成立了“姐妹港湾—妇女维权服务站”、“外来嫂平安之家”等妇女维权阵地,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妇女维权筑网模式,进一步拓宽了妇女诉求渠道。一年来,全区合力维护妇女权益案件千余件。53岁的胡大姐是一名残疾人,在物业公司当保洁员,胡大姐在工作期间不慎滑倒,造成了右脚踝骨骨折。事情发生后,胡大姐与物业公司就医疗费及赔偿问题没有达成一致,无奈之下,她来到社区“妇女之家”求助。工作人员与区法律援助中心联系,指派援助律师为胡大姐维权。援助律师根据《道里区残疾人法律援助实施细则》中“道里区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不需进行经济状况审查,全部纳入法律援助范围”的规定,简化程序,快速为胡大姐办理了法律援助受理手续。为了避免案件进入繁杂的司法诉讼程序,“妇女之家”工作人员与援助律师多次约见物业公司负责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促使双方签订赔偿协议。胡大姐获得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各项赔偿款总计1.5万余元。
道里区妇联在创建“妇女之家”的实践中,进一步满足了广大妇女的多元化需求,更广泛地联系了妇女群众,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促进了社会文明和谐,“妇女之家”越来越成为广大妇女热爱和信赖的“温暖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