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妇女需求把脉 定制扶持良方
在服务妇女就业发展中锤炼基层妇联组织
方正县辖4镇4乡,共67个村,15个社区。全县建立乡镇妇联8个,村级妇联组织82个,县直机关妇女组织22个,“妇女之家”103个,专兼职妇女干部120余名。近年来,作为全市整县推进城镇化建设试点县,方正县深入实施了“拓城、兴团、结点、连带、促乡”的五大战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农村妇女劳动力的解放和转移需求不断增大。按照总书记“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谋划和开展工作”的要求,方正县妇联在城镇化建设大潮中找准自身位置,发挥独特优势,采取有力措施,多方式,多途径引导和促进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从为妇女需求把脉入手,定制扶持引导的良方,达到了服务妇女就业发展和锤炼基层妇联组织的双赢效果。
一、树立服务意识,促进群众理念提升
各级妇联组织把促进我县广大农村妇女创业就业观念转变,作为开展农村妇女转移城镇工作的重点纳入了重要工作日程,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动员。一是举办培训者培训。县妇联通过培训统一了各级妇联干部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妇联服务妇女群众意识,划分妇联干部包村包片的宣传责任区,层层落实宣传任务。各级妇联组织以广大“妇女之家”为阵地,大力宣传就业新理念、离乡创业的成功典型以及城镇化建设对农村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解放了农村妇女思想,调动她们在城镇就业增收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农村妇女转移城镇工作的规范开展。二是开展理念培训。采取遍地开花的方式广泛建立妇女组织,进而扩大教育培训覆盖面。女企业家协会和女性较集中的企业相继成立“两新”妇女组织,对企业务工妇女进行法律道德知识的宣传,法律法规的宣讲,提高她们知法、懂法、守法意识。联合劳动、司法等部门,通过司法监督、法律援助等形式,为进城务工妇女提供切实可行的权益保护。两年来,建立两新妇女组织12个,在县、乡、企业累计开展集中宣传活动33场,多次通过电台、电视台向全县妇女群众发出倡议,发放印刷宣传品5000余份。
二、强化服务功能,加强妇女技能培训
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同志强调,建设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核心在服务,重点在建设,根本在妇女满意。联系和服务广大妇女是妇联工作的生命线。妇女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向,妇女有什么需求,妇联就提供什么服务;妇女有什么困难,妇联就帮助解决什么困难。
针对我县农村转移城镇的妇女普遍存在文化低、技能低,进入城镇后找不到理想工作这一情况,各基层妇联组织采取定制型培训,充分关注她们的实际需求,把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妇女就业技能作为加快农村转移城镇的妇女增收的基础工程。在县政府大力支持下,县妇联带领乡镇妇联积极发挥我县各培训基地、示范基地、输送基地作用,以提高转移妇女就业能力为根本,根据妇女实际和市场需求,采取妇联自办、与劳动、农委等部门联办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年培训3200余人。通过开展培训,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由劳力型逐步向技能型转变,扩大就业选择,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逐渐覆盖了商业、饮食业、家政服务业等非农产业领域,妇联干部团结妇女群众能力进一步提升,妇联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加强。
三、增强服务实效,全方位就业引导
沈跃跃同志提出,要做好新时期的妇联工作,就要树立问题意识,关于发现问题,抓住突出问题,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建设。
基于此,我们要求各级妇联组织在开展工作前要超前谋划,在服务妇女群众中要见招拆招。比如,面对较为庞大的转移就业群体,妇联组织采用化整为零的战略方法,将劳动力划分成固定、长期、短期等类别,灵活指导,注重实效,在用工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架设就业金桥,引导务工妇女有序就业。一是举办各类就业招聘会。每年三月在各乡镇举办春风送岗位劳务招聘会,为长年外出打工人员提供就业机会;七月,巧借莲花生态旅游节契机,唱好经贸发展大戏,积极与招商部门沟通合作,通过招商引资创造就业岗位。同时,各妇女之家之间做到信息互通,及时为农闲时节外出打短工的妇女群众提供就业信息,为务工妇女搭建供需平台。二是加强技术人员输出。发挥妇联组织网络健全、信誉度高的优势,建立家政服务输送基地,积极为市妇联家政服务输送学员,吸收和培训农村转移城镇妇女,提高妇女就业和服务城镇居民的能力。三是发展剪纸经济。凭借方正剪纸艺术之乡优势,建立了妇女剪纸协会,通过组织“冰城巧女”剪纸培训,拓展转移就业空间,帮助农村转移城镇妇女实现“家庭生产两不误”。四是提供资金援助。对于有较强市场意识和管理能力且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村转移城镇妇女,县妇联联合县财政、劳动等部门及时为其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帮助申请5-8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并全方位提供创业指导和资金扶持,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